立夏时节
立夏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,夏季的第一个节气,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5-7日,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,太阳黄经达45°。历书:“斗指东南,维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,故名立夏也。”立夏后,日照增加,逐渐升温,雷雨增多。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。时至立夏,万物繁茂。
立夏表示告别春天,是夏天的开始,因此又称“春尽日”。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。由于中国幅员辽阔、南北跨度大,各地自然节律不一。立夏时节,中国只有南岭以南地区呈现"绿树阴浓夏日长,楼台倒影入池塘"的夏季景象;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有春天的气息。
SUMMER
立夏物候
我国古人将立夏时节的十五天分为三候:一候蝼蝈鸣;二候蚯蚓出;三候王瓜生。
立夏第一候,蝼蝈鸣。
蝼蝈,蝼蛄也,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,随着蝼蛄的鸣叫,夏天的味道浓了。
立夏第二候:蚯蚓出。
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,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,当阳气极盛的时候,蚯蚓也不耐烦了,出来凑凑热闹。
立夏第三候:王瓜生。
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,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,于六、七月更会结红色的果实。初夏时节,天气逐渐炎热,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,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,王瓜的蔓藤和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。
立夏诗词
初夏即事
宋▪王安石
石梁茅屋有弯琦
流水溅贱度两陂
晴日暖风生麦气
绿阴幽草胜花时
古诗含义:石桥和茅草屋绕在曲岸旁,流水溅溅流入西边的池塘。晴天暖风微拂,麦子的气息迎面扑来。绿树青草远胜春天百花烂漫的时节。
古诗赏析:这是一首描写初夏景色的诗。前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写了岸边的景色:曲折的岸边有石桥、茅屋,溪水潺潺;后两句先从嗅觉上写,暖风阵阵、麦子的气息扑鼻而来,让人感到非常惬意。接着写视觉上的感受:绿树青草比春天的百花更美丽。初夏季节,还没到雨季,溪水水流不大,麦子长势喜人,绿树青草,令人欣喜,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。
立夏习俗
1
吃立夏饭
其来历有个传说,相传是战国时期的贤才孙膑被庞涓忌妒,将他陷害关进马棚,善良的士兵同情他,就地取材用鸟饭粉叶捣烂浸汁拌楞米,煮熟后捏成小国子,偷的送给孙踪食用。因其形状、颜色与马粪差不多,庞涓始终没有发现其中秘密,最后孙胺被人救出后报了仇。后来形成了吃立重饭的习俗,现在有些地区的人们会将米与食材在露天煮饭,饭上放青栋、假机等,分送前日给米的人家,每家一小孩,民间认为儿童达后.可防中暑。
立夏吃立夏饭的习俗寓意着五谷丰登,立夏饭的食材为雷第、族豆、蚕豆、苋莱等,非常丰富,而且配色好看,让人胃口大开。除了自意五谷丰登,吃立重饭还有身体健康的含义。
2
吃蛋
在民间,有“立夏吃蛋,石头踩烂”的说法,意思是立夏吃蛋,人就会劲头足。孩子们脖子上挂着用丝线编成的蛋套,里面装入煮熟的鸡蛋、鸭蛋,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,相互用力比试,称为撞蛋。在民间,有“立夏吃蛋,石头踩烂”的说法,意思是立夏吃蛋,人就会劲头足。孩子们脖子上挂着用丝线编成的蛋套,里面装入煮熟的鸡蛋、鸭蛋,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,相互用力比试,称为撞蛋。
3
称人
立夏有秤人的习俗。古诗云:“立夏秤人轻重数,秤悬梁上笑喧闺。”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,秤钩悬一根凳子,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。一面秤人,一面讲着吉利话。